过去半个月,北京正在热带化的猜想充斥全网。几乎每逢下班时间暴雨就会突袭,到了上班时间太阳又会如期而至,火速蒸干积攒了一夜的雨水。
一出家门,迎接北京市民的氤氲热气夸张到好像清晨生意兴旺的早餐店,“北京也有回南天吗”的词条,在各大社交平台的榜单居高不下。
北京痛失“干燥”这个唯一优势的同时,山东、河南、东北......也全都被高温突袭,很多北方城市的温度都直逼吐鲁番。
在很多空调普及率不高的城市,因为避暑条件有限,防暑观念也不够普及,很多人出现中暑症状,也有人因热射病晕厥,甚至有人因救治不及时而失去生命。
北京城区突然在当天没有大规模降雨的情况下,达到了82%的空气湿度。而同日,广东沿海城市深圳的湿度只有66%。
37度的高温,再加上鬼迷日开云网站 kaiyun网址眼的水雾,全北京的朋友们就像被反锁在桑拿房里,又眼睁睁看着有人往火炉子里狠狠泼水。
云山雾罩的场面,让20多年的老京漂都如临大敌。 好像一眯眼,就能看到有一个拎着粗麻毛巾的搓澡大爷,在烟雾的另一边缓缓逼近。
当天的社交媒体上,北京人们用各种“通感程度极高”的文字,描述着自己的通勤感受。
可就在全国人民赶来看笑话的同时,朋友们也发现了,这股热浪其实早在华北其他地区悄悄蔓延开来。
这个三个月前还大雪纷飞的地区,从6月中旬开始,就有多个气象观测站报出了“65度”的地表温度。
春天开化时急赤白脸收冻货的东北人估计怎么也想不到,如果那些冻货能在室外再坚持两个月,就能直接过渡到干货形态了。
坐落在大兴安岭北部的根河市,号称“宁古塔内蒙古分塔”。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,曾经多次观测到中国冬季最低温度记录,得到了“中国冷极”之称。
而今年6月底,根河市的标志性建筑“全国最冷温度计”上面,赫然显示着39.5度的高温,把大老远赶来避暑的朋友们都看呆了。
在这场以北方网友为主要受众的慌乱中,南方网友,看似处在一个“看乐子观众席”的位置上。
可北方网友们仔细研究之后,发现他们嘴上乐呵呵的,下半截身子已经在热水里泡了半个月了。
雨热同期的川渝地区人民,今年早早在街上泛过舟了。成华大道到二仙桥的路上没有超载的电动三轮车。
刚下完雨立刻又暴晒的温差陷阱,让被骗来避暑的北方人民经过一个拐角就哀鸿遍野。
桑拿鸡里的鸡回锅之前都得歇一会儿,而川渝人民不用。照这样一直蒸到秋天,大概是要“喷香扑鼻”了。
如果说北方人在这种炎热和高温中,还有类似于“南方人第一次看到雪”的新鲜感,支撑着他们调侃自己的处境,那么对已经把这种天气当作日常的南方人来说,他们会把更多注意力放在如何预防和解决“炎热上面”。因为他们心里清楚:
如果把目光聚焦在今年暑情中,受灾最严重的地方——山东。你就会发现,这股热浪的獠牙早已悄悄展露出来了。
在今年7月5日,全国2418个国家级气象站的最高气温排行前十名中,山东有8个城市赫然上榜。
很多山东本地网友看了榜单,还以为自己没把坐标系从“本市”切换成“全国”呢。
山东泰安因为地表温度过高,一辆运载了190多头肉猪的大卡车上所有猪,都在半路因为中暑昏厥了。
山东消防紧急出动对卡车进行高压水枪降温,这才挽救了这些猪的性命以及饲养户的财产。
7月2日晚,从上海开往湖南怀化的一辆绿皮火车在浙江金华市发生脱轨事故,导致列车滞留近3小时。
根据铁路部门的回应,当时车内的气温为31℃,乘客闷热难耐,使用安全锤砸破车窗,以改善车厢内的通风条件。
7月6日一早,某高校的学生宿舍平房区里,就出现了一位宿管大爷疑似因中暑昏迷的事件。
推测的依据是:当天该地的最高气温是32℃,但大爷所在的值班室面积只有大约6平方米,通风不良,且没有安装空调等降温设备。
宿管大爷的死因或许尚待考证,但越是极端高温的情况,越需要开云网站 kaiyun网址我们对热射病有一定了解。
热射病,其实就是重症中暑,患病后人的核心温度会升高到40℃以上,身体无法通过排汗等方式散热,可能在短时间内引发脑水肿、肝肾衰竭、呼吸衰竭,甚至心跳骤停,死亡率高达60%以上。
第二,跟一般的中暑不同,热射病患者会出现明显的意识障碍,比如精神错乱,胡言乱语、抽搐,或者陷入昏迷、对外界失去反应等。
缓解热射病带来的痛苦和危害,最好的快速处理方式是立即、迅速地给患者降温。
在等待救护车的同时尽快将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处,并尽可能快地移除多余衣物。同时,使用任何可用的方法为身体降温,比如用冷水或冰袋擦拭身体、在皮肤上喷洒冷水、吹风扇等等。
根据美国的一项统计,平均每年都有40个儿童热死在汽车里。在气温30℃的情况下,仅需30分钟,汽车里kaiyun网页版 kaiyun入口的温度就能上升到50℃以上。
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意见,一旦温度高于35℃,电扇降温的功效就很有限了。
在持续高温甚至极端高温的天气里,空调是应对高温天气最有效、最安全的方式。它能快速且持续地降低室内温度,将体温保持在安全范围内,从而显著降低中暑和热射病的风险。
2022年,有媒体统计了当年的一部分热射病死亡案例,发现在有明确年龄报道的案例中 ,70%都是60岁以上的老人。
7月6日,有网友发布视频称,烟台南山学院东海校区学生宿舍未安装空调,有学生被热晕后由救护车拉走。
第一就是少出门,尽量避免在高温时段(通常是上午10点到下午4点)进行户外活动,一定要出门的话,做好防晒、避暑。
再然后是多通风。清早和晚上,室外温度比较低的时候,打开窗户和门,形成对流,让凉爽空气进入,白天气温比较高的时候,拉好窗帘,避免阳光直射。
最后,如果用上所有手段,室内温度还是压不下来,那就只有一个办法了:到有空调的地方去避一避。
2024年是有史以来最热的一年,排名第二的则是2023年。虽然2025年才刚刚开始,但未来五年,高温纪录被打破的几率,超过50%。
人类和极端高温展开的“热战”,还将持续进行。这一次,它跟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。